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杨森宇 田艳 周锦兰 肖寒)在古丈县岩头寨镇洞溪村,绵延的梯田间,一片片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。这里孕育的“提督贡米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,更承载着苗乡儿女对土地的敬畏与历史的记忆。近年来,岩头寨镇以“公司+村集体+农户模式为纽带,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产业相融合,让这一濒临消失的珍稀稻种重焕生机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红色引擎。
从贡米荣光到稻种培育的回响
随着现代农业的冲击,许多传统稻种逐渐被高产杂交品种取代。洞溪村的老人们曾忧心忡忡:“麻粘红米产量低,年轻人不愿种,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怕是要绝迹了!这份焦虑,源于《古丈坪厅志》中记载的荣光——清光绪五年,贵州提督马承宗返乡推广麻粘红米,因其“沁香扑鼻,松软可口被钦定为贡米。
“不能让历史断在我们手里!岩头寨镇上下迅速达成共识,在县、镇、村多方协同下,联动湘西绿安康生态农业公司创建了“提督贡米特色品牌,在县内知名农业研究员、种植大户等长期坚持下,对贡米稻种进行十多年的提纯复壮,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“外皮紫红、米心透亮,富含锌、硒等微量元素的民族珍稀稻种,它不仅是食材,更是先辈征战四方、征服自然的历史凝聚。在岩头寨镇村民眼中,“提督贡米绝非普通粮食,展现着苗家儿女的价值认同。

图为农业专家在“提督贡米种植基地考察
从传统农耕到产业创新的实践
“贡米源于农耕,但不能困于过去。在守住传统的同时,岩头寨镇更在探索让贡米“走出去的创新路径。此前,“传统稻米难产业化是提督贡米的最大瓶颈——产量低、包装粗糙,只能作为普通口粮售卖,价值难以释放。绿安康公司打破这一桎梏,从产品定位到文化赋能,让千年贡米焕发“新颜。
设计“提督贡米品牌符号、推出精细划分级包装、结合农谷苗族跳香等为贡米披上文化外衣……在生产、加工以及销售端的共同作用下,“提督贡米的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。良好的品牌包装和文化赋能,让越来越多消费者觉得买的不仅是优质稻米,更是可触摸的文化符号。
今年稻谷取得了良好收成,在绿安康企业的保底收购条件下,村民们用簸箕盛装新米感慨:“以前只当是口粮,现在成了‘金疙瘩’,吃不完的卖给公司还能赚不少!

图为“提督贡米包装产品
从单一作物到文旅融合的跨越
“提督贡米的复兴,只是岩头寨镇农耕文明传承的一环。目前,全镇“提督贡米种植面积已扩至500亩,年产值预计突破140万元。越来越多农户因贡米增收,曾经“不愿种的农户们也开始主动寻求合作。但岩头寨镇的目标不止于此——要让贡米从“单一作物升级为“产业链,成为牵引乡村振兴的“红色引擎。
绿安康公司计划联合苗族跳香传习所,推出“贡米研学游,让游客体验插秧、收割,在劳作中感受苗乡文化;同时开发米酒、米糕等衍生品,打造“提督系列品牌,让贡米的价值延伸到更多领域。谈及未来规划,绿安康公司负责人张夏的思路清晰。张夏的愿景,也道出了岩头寨镇人的期待:“希望年轻人提起提督贡米,会说这是家乡的发展名片,是自己的骄傲。

图为“提督贡米农民丰收节活动开展现场
守住根脉,方能生生不息。从贡米品牌创新到助农产业振兴,岩头寨镇以提督贡米为纽带,用产业为笔、文化为墨,在多方合力下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,既守住了苗乡的文化根脉,也铺就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,共同书写着一幅“稻浪映乡愁的乡村和美画卷。
责编:李颖
一审:王薇
二审:伏志勇
三审:万朝晖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







